查詢
「為在曠野漂流的你我,提供喘息的一片藍天」
主頁
關於我們
自學課程
活動報名
線上輔導
男士資訊
聯絡我們
請先登入
主頁
/
藏知庫
/
資源詳情
資源詳情
Men's Quote
收藏
Men’s quote-10. 看我今天怎麼說
30/7/2025(三)
「可以選,我選自由自在」社會對不同的群體會有不同期望,同時會有不同的標籖,以應付到一套社會屬於「正常」的模板。然而,在「正常」與「偏差」(deviance)的界線之間,往往會有好大的思考空間。電影《看我今天怎麼說》以三位聽障青年的故事為核心,以寫實手法引導觀眾反思:身份認同是否需要外部認可?聾人如何在主流社會與聾人文化間找到平衡?電影中的三個主角在聾人的標籤下,有三種不同的生命故事:子信(游學修飾)以聾人身份為榮,選擇用手語自信生活;Alan(吳祉昊飾)植入人工耳蝸,試圖融入健聽社會,同時保持手語與聾人文化的連結;素恩(鍾雪瑩飾)從小接受人工耳蝸手術,努力學習口語,卻在適應過程中面臨掙扎。這三種選擇,無所謂對錯,只是對自由與身份的不同詮釋。現實中,我們亦無時無刻不在被標籤:精神病患者被期待「康復正常」,才能獲得社會的接納;聾人文化被視為「異類」,手語甚至被認為是一種需要被「矯正」的溝通方式;男性一直被貼上「剛強」的標籤,情感的表露往往被視為「脆弱」或「不夠男人」的象徵;職場裡要情緒上的穩定,才能被貼上「專業」的標籤;家庭中會被期待成為「懂事」的孩子,或「完美」的伴侶;社交場合,我們會怕表現太多,成為「搶風頭」,又怕表現太少,被視為「唔合群」。我們會害怕「不正常」,不是因為害怕「不正常」本身,而是害怕因為「不正常」而被社會標籤而至邊緣化。在社會學中,「偏離」並非絕對錯誤,而是社會規範的產物。當我們反思這些標籤時,應該意識到,真正的自由不在於符合主流的期待,而在於突破這些框架,接納自己多元的身份。正如戲中的對白所說,社會往往要求我們變得「正常」,但其實是不可能做到的。自由,不是我們變成別人想要的樣子,而是忠於自己的本質。面對現實,我們可能有時會「有口難言」,有時可能會「失去自我」。忠於自我亦未必是帶來最好結果的生活方法,因為自由是有代價的,但忠於自我可能是自己最舒心、最不帶遺憾的做法。面對不自由的現實,我們能做的,可能是從心裡開始,向自己伸出手。為自己爭取選擇的自由,然後選擇自由自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