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學至中學時期,我都是學霸:成績優異,積極參與課外活動,規行矩步,品學兼優,就讀名校,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,堪稱「學生王子」。猶記得初中時期一個小片段:暑假的其中一天,與一個同學閒談,他說「明天派成績表,很驚,驚不能升班」,我回應「我也很驚,驚不能繼續考第一……」。當時我無意令他難堪,只是昔日的我就是這樣的。中四下學期,因為長期擔心學業成績,開始失眠,難入睡,半夜醒,太早醒,睡不深,很易醒,睡了好像沒睡……等等情況都有。從此世界不再一樣,我的人生只記掛一事:怎樣能睡好,以致有精神讀書,繼續做學生王子……面對失眠,我曾經試過見過精神科醫生和中醫,記憶中好像都有給我藥物,但對情況無甚幫助。當年,社會普遍對情緒病認識很少,我的家人和朋友也是這樣,只會勸我不要心急和著緊。但是,這樣反而造成壓力,二次傷害。加上當時自己年輕,不懂得處理,又不肯承認自己需要幫助,自己慣了成功,不懂得面對逆境,一言以蔽之,求助無門。而現實是殘忍的,我的人生由高峰跌至谷底:失眠令我日間無精打采,精神恍惚,最後成績一落千丈。大學入學試放榜,我竟然連報讀大學的最低資格都達不到。之前,我從沒想過入不到大學有什麼其他出路。幸好當年不「流行」自殘自殺,否則……五十年前的當年,有向中西醫求診,但都不能幫助我,猶記得那精神科醫生的斷症:你的眼鏡度數不對,去另配眼鏡啦!五十年後的今天,我仍受失眠困擾,不過已有可觀進步。約六年前,再向精神科醫生求診,斷症是廣泛性焦慮症,對症下藥後,情況逐漸改善。後來,逐步減藥,現在只需每晚服一次輕量情緒藥及開胃藥,已不需助眠藥。五十年來,為了幫自己,除了藥物外,也正式或非正式學習過:認知行為治療、理性情緒行為治療、靜觀、接納及承諾治療、正向心理學、敍事治療等等……年輕時我從不注重運動。約六年前退休後,時間多了,為了幫自己,開始注重的運動包括:帶氧運動(例如緩步跑、北歐健杖行)、器械班(康文署)、伸展運動、太極拳(吳家108式)等。藥物、心理治療、運動,對我都有不同程度的幫助。必須提到的,是信仰對我很有幫助。我的人生有遺憾:五十年來,我都受失眠困擾,若非如此,相信我的人生會比現在更好……我的人生有恩典:今天,退休多年,雖不富裕,但也算不愁衣食,並有妻有兒……若沒有恩典,病了五十年,又怎能有今天的境況?人生不就是這樣嗎?:遺憾是真實的,恩典也是真實的;恩典是真實的,遺憾也是真實的。雖然現在我已退休,脫離了工作壓力,但人生總不會事事如意,路路亨通,例如年紀漸大,身體的毛病漸多,其實人生每一階段,都有需要面對的事情、需要學習的功課。可能我們都聽過寧靜的禱文:「上帝啊!懇求你賜我恩典,安詳接受不能改變的事; 賜我勇毅,改變可以改變的事; 賜我智慧,能夠分辨接受還是改變。」我覺得這禱文真是簡單但深邃(simple but profound),無論我們今天是面對疫情再次肆虐、失業、病患……,讓我們一起學習、操練這禱文,好嗎?男天大使 Danie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