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詢
「為在曠野漂流的你我,提供喘息的一片藍天」
主頁
關於我們
自學課程
活動報名
線上輔導
男士資訊
聯絡我們
請先登入
主頁
/
藏知庫
/
資源詳情
資源詳情
Men's Idea
收藏
如何在比較中,互不傷害
26/8/2025(二)
在群體生活中,我們都在尋找自己的身份與角色。金錢、能力、外表等最顯眼的指標,往往成為表達自我、彰顯競爭力的方式;而「比較」也由此而生。三種不比較的人社會上大致有三種「不作比較」的人: 不需比較的人:真正富足與安穩,自知所求,毋須與人廝殺。 無暇比較的人:在資源緊絀、務實合作的環境裡(如傳統農耕社會),比較是浪費時間,齊上齊落更重要。 不知要比較的人:若比例過多,反而削弱社會的競爭力與創新動能,令個人失去求進步、求存的動力。夥伴與戰友:把比較變成共好參考運動員的精神:既較勁、亦守倫理。良性的比較,是互相推動、共同進步;當個體前進,團隊、社會、國家也會被帶動。再進一步,若能以更高的精神標準自我鞭策,人與人的較量就不只在表面成績,而是在人格與修養的層次上成長。家庭關係:比較是動力,還是詛咒?父母常把子女與兄弟姊妹、甚至同儕比較。提醒是:切勿把比較變成貼標籤或貶抑。更好的做法,是把「表面的比較」轉化為「正面的參考」: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星球,有自己的主軸與節奏 引導「改善」而非「改變本質」 以歷史教育的精神,將過去的經驗化為前行的力量,而不是困住孩子的詛咒。愛情與友情:條件之外的價值在愛情的「戰場」上,外表與金錢常被視為王道;但穩固的愛情,多以友情為底座。友情建立在日常的平等相待與真實的時間付出。讓我們在城市文明中,重新找回大自然文明的啟示:個人或許渺小,合作卻能偉大。在適度、互相尊重的比較中,我們一起變得更好。在更高的目光裡,我們不是彼此取代的對手,而是各自精彩的光。男天大使 子鍵